 |
|
 |
[ 開啟全部內容 ]
[ 隱藏全部內容 ]
|
|
|
地錨之應用範圍包括改善或增加邊坡穩定、基礎開挖擋土穩定、克服地下室抗浮力、水庫壩體與基座穩定、隧道開挖穩定以及其他需抵抗拉拔力之處等。而地錨因有施預力與自由段之彈性收縮作用,其對結構體之立即穩定效果,遠較無自由段或不施預力之土釘,甚或其他擋土結構物,必須待土岩發生適當變位才得以發揮作用,相較之下地錨之立即穩定效果顯然為佳。此外,地錨尚可提高對土岩地層的力學效應。故一般而言,地錨使用在高挖方邊坡及具有較深層破壞潛能邊坡之穩定功能與防制效益上,確實有其優越性,然因其所需專門知識涵蓋地盤工程、混凝土工程、金屬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因此實屬於一複雜的技術系統綜合體,雖其施工所需之工藝技術看似簡單,惟其功能若欲正確圓滿的發揮,則除設計專業顧問外,施工業者亦需要求確實了解其專門知識及技術。國內引進地錨使用至今雖已達40年,而第一版國內之地錨設計與施工規範自從民國83年出版至今也已近20年,其間雖歷經二次再版與更新,內容已大致完整,惟業界於設計施工上累積許多之問題一直尚未彙集共識研商解決,尤其對照日本的發展歷程,台灣在防蝕耐久性工法與材料的開發與認證制度,乃至完工後長期的檢測與維護管理上,可說是遠遠落後。加上近年來陸續發生數起與地錨有關之重大邊坡災害,例如民國86年汐止林肯大郡之順向坡坍塌地錨嚴重破壞,導致慘重人命傷亡之災變;以及去年民國99年4月發生於國道3號大規模之坍方事件,造成重大傷亡及高速公路汐止路段交通中斷等案例。後者經由國道與公路單位對道路邊坡地錨全面性檢測結果,業界已普遍共識到地錨防蝕、檢測及維修保養之重要性,故此刻應為國內地錨工程發展邁入下一階段的重要時機。 為此,地工技術本期專輯即以「地錨之應用問題與探討」為題,邀集國內從事地錨相關設計、施工之產業界與學術界等專業人士,針對地錨設計、施工、維護管理、工法規範及國外新技術等應用問題作專輯探討,期能拋磚引玉,有效促使國內地錨工法應用技術水準向上提昇,並廣泛應用於整體國土保育及環境防災工作上。本專輯共收錄八篇地錨相關論文,內容涵蓋完整的地錨議題,包含許多案例探討、問題分析、對策與建議,以及國內外規範之比較,新地錨技術工法等資料,非常值得閱讀參考,以下逐一概略介紹。 第一篇由台灣科技大學廖洪鈞教授等人,談「台灣北部地錨邊坡之破壞態樣與處理對策」,本文從台灣北部之地錨和地錨邊坡破壞案例中,歸納出其破壞原因和態樣,並建議適當的維護檢測和劣化處理對策。包括林肯大郡地錨邊坡滑動、台灣科技大學基隆校區邊坡,以及2008年鳳凰颱風導致高速公路發生地錨邊坡破壞案例。從地質問題到設計與施工問題,探討地錨邊坡破壞原因。歸納常見地錨破壞樣態及提出改善方式,包含錨頭/鋼絞線銹蝕、錨頭脫落、鋼絞線斷裂等。最後並介紹地錨銹蝕和預力喪失之儀器檢測方法,詳細說明電阻量測原理與方法、揚起試驗及新發展的磁致伸縮檢測系統等。廖教授一直以來就從事地錨相關之研究,也是國內第一版地錨與設計施工規範之起草者,算是國內對地錨最深入研究的一位專家學者。因此本文內容對北部地錨問題的探討既深入又精采,尤其文中介紹日本新發展的磁致伸縮檢測法,可增進讀者掌握國際最新的地錨技術發展情況,甚為值得閱讀。 第二篇「國內永久性地錨性能影響因素分析與建議及案例彙整」,由本人與國內地錨專業廠商等數人共同撰寫。本文透過不同案例歸納出環境侵蝕因素與地質狀況對地錨成效之影響、防蝕作法之選擇以及永久性地錨施工問題,並分別探討設計與施工所影響地錨成效的問題點。文中列舉六項於現地檢測施工時,獲知影響地錨成效較為顯著的問題加以說明及探討,包括:地錨灌漿問題、錨頭夾片問題、地錨折角問題、預埋管問題、地錨滲水問題、地錨無預力現象等。同時文中也透過案例說明不同之永久性地錨施工問題可行之處理作法,以及探討防蝕作法之選擇與必要措施,提出自由段灌漿與自由段至錨頭防蝕之改善建議,最後並列述本文所蒐集統計的地錨檢測初步結果,可供往後地錨設計、施工及檢測人員參考。 第三篇由富國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何樹根總工程師等人所撰寫,題目為「台灣現存地錨常見的問題」,文中整理現存地錨在調查、設計、施工及維護各方面經常被發現的問題,供檢討改善的參考。包括現存地錨的銹蝕問題、預力損失與增加問題、錨頭鋼腱折角問題、錨座問題及高傾角地錨等。另外對於調查、設計、施工與維護階段常見之問題,均逐一作系統性的整理探討,有助於工程界對地錨各類問題的釐清、歸類與防治參考。 第四篇「台灣既有地錨之現況及改善建議」,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何泰源協理等人所撰寫,本文就既有地錨現況功能檢測項目及流程、檢測方法及頻率等進行介紹;並蒐集台灣西部地區16處邊坡之既有地錨檢測結果進行詳細統計分析,檢測結果分成四級,並提出既有地錨之自由段與錨頭之防蝕缺失及預力損失(或增加)之改善建議;最後則談到永久性地錨之最新發展概念。內容豐富、簡潔、精采又具體,非常值得閱讀參考。 第五篇「國外永久性預力地錨工法規範沿革與維護管理作法之借鏡」,由台灣大學土木系林銘郎教授等人所撰寫,本文將各國永久性地錨規範演進作了非常詳盡的比較敘述,包括歐美、日本及台灣等,並從有關地錨歷史災害發生與規範及防蝕變革的時空關係作對照說明。文中對於國外重要的防蝕保護設計規定與如何確保耐久性之作法有詳細的整理,並在防蝕材料如防鏽油、合成樹脂與連續纖維補強工法等均作了閳述。此外特別針對各國地錨維護管理的作法,以及台灣既有地錨維護管理作法作了深入比較探討與建議。作者以日本地錨發展脈絡與香港對地錨使用的嚴謹規範,檢視國內現有地錨問題與維護管理現況,提出憂慮的看法與具體建議,呼籲業主(或權責管理單位)與設計單位應對現有使用中之舊式地錨儘速通盤檢討,並期望能建立一套系統性之檢測維護制度,從初期的地錨問題目視檢測,到進階性的地錨檢測,以及採取必要的補強措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維護現有地錨邊坡之安全。 第六篇由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黃崇仁經理等人所共同執筆,題目為「永久性預力地錨設計之改善建議」,本文參考國內相關地錨工程案例,由設計觀點重點回顧以往永久性預力地錨之設計理念與規範,並參考近年來相關發展,綜合整理後提出設計上可改善之詳細建議及須再深入探討之課題,並提議修正地錨之設計流程,建議納入地錨試驗、維護檢測計畫、地錨構造、地錨變形之影響等。 第七篇由青山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廖瑞堂總經理等人所撰寫,談「預力地錨維護管理制度建構芻議」,文中指出民國99年國道3號3.1k順向坡災變的發生,凸顯了長久以來臺灣既有預力地錨缺乏維護管理的問題。日本從1990年起,已開始全面使用新型永久性預力地錨,並建立了良好的維護管理制度,其經驗足供我國借鏡參考。本文即從國內既有預力地錨現存的異常問題切入探討,將日本在地錨維護管理方面的重要精華,融入國內既有的公路養護機制,藉以提出若干的建議及看法,並嘗試研擬後續地錨維護管理制度的初步構想。青山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在廖博士帶領下,長期從事坡地與基礎的工作,本文由其實務案例所累積之經驗,並引入國外參考作法,提出有關今後地錨維護管理制度之具體建議,相當值得參閱。尤其在地錨的檢查、功能檢測及分級研判標準、補強及改善對策上等,均作了甚為完整的整理與探討。 第八篇「國內地錨施工演進與國外新技術之應用」,由本人與日商立達大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中島 伴先生與陳杰森先生等數人共同撰寫。本文擬由國內地錨發展演進與國外對照,另由國內地錨所遭遇到的問題,探討如何藉由國內外新材料與新技術之應用,為地錨之後續發展鋪陳可行之道。內容分別介紹環氧塗層鋼絞線、碳纖維抗張材、合成樹脂水泥漿、特殊地層地錨施工法等。從日本地錨的發展過程,筆者認為新材料與新工法的開發,將是國內地錨當前所需面臨的課題,尤其在地錨產製過程中,如何增加工廠嚴密品管下的元件防蝕製作,而減少依賴現場施工來達成長期防蝕保護的功能,為大方向原則性的改變,內容可供國內地錨之後續發展提供參考。 除以上八篇地錨專文外,本專輯也特別邀請第一篇主要作者,台灣科技大學副校長洪鈞教授為本專輯贈言,廖教授是國內從事地錨研究工作的先驅者,並曾擁有多項地錨專利,可說是國內對地錨之研究和實務經驗最豐富的專家學者。他從民國60年代地錨引入國內開始談起,敘述地錨在國內的應用歷程與工程發展及重大災害事件,同時對照世界地錨工程技術的演進,為地錨在國內整體應用的問題下了完整的注解,並認為今後正是地錨在國內新的契機。 除專輯論文外,本期內容循例另安排三個專欄。其中地工小百科專欄,本期由潘國樑博士談「以古鑑今~為小林埋村事件抽絲剝繭」,小林村事件為大自然所給予我們慘痛的教訓,潘博士於本專欄中透過衛星影像重新檢視小林村坍滑埋沒之可能機制過程,研判可能與古地滑或古土石流有關,並提出古深層滑動清查的重要性。 本期薪傳專欄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吳文隆經理以「技通臺日地 藝精中西工」為題,介紹地工界前輩趙基盛先生,趙先生為前中華顧問工程司副總經理,早年赴日留學及工作,後因國內建設需要,乃毅然返國投入建設行列,曾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本文介紹其求學、工作與多采多姿的退休生活,並引述給青年工程師的建議,頗為值得閱讀參考。 工程地質研討會專欄,本期由富國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秋振經理,報導參與基隆嶼與和平島戶外工程地質研討會之活動經過與內容,這是一場結合地質景觀與海洋文化的知性之旅,報導文中除對此壯麗的火山島相關地質作解說外,並附上高品質的精美彩色地質、生態與風景照片,讓參與者留下充實而美麗的回憶,而無法實際參與者,閱讀後也可體會其中的知性文化與樂趣。 誠如廖教授於贈言中所提,現階段正是地錨在國內發展的新契機。在歷經幾起重大災害的檢討後,業界已普遍共識到國內地錨在防蝕、檢測及維修保養之重要性。由於地錨的防蝕功能需通過嚴密之試驗檢測系統,國內目前在此方面仍有待建立,此需要結合材料製造商、施工廠商、設計顧問公司、業主、學術界與主管機關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從規範、研究、技術等整體環境的營造,以及施工技術管控、人員訓練、完工後長期檢測與維護管理等的提升,方能達到確保地錨長期使用上之性能與安全,期望本專輯內容能發揮拋磚引玉之效,為國內地錨之後續發展凝聚共識與激發動能。 本期得以順利出刊,編者衷心感謝所有作者無私的奉獻,提供寶貴的文稿內容,同時也感謝所有參與審稿委員提供之意見,讓文章內容更臻完善可讀。另本專輯編輯期間,感謝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將永久性地錨設計、施工及維護管理之研討彙編研發計畫,部分內容改寫成本專輯文章。最後,編者學識經驗有限,若編印尚有疏漏之處,敬祈讀者見諒。
|
|
|
|
|
|
預力地錨於民國60年代引進台灣,首次用在達見水庫(後來改名為德基水庫)兩側壩基之穩固工程。之後,已有數以萬計的地錨,用在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邊坡工程,擔任邊坡穩定的重要工作。記得初次看到德基水庫所使用之預力地錨設計圖時,對其徒手畫工的工整程度,即留下深刻的印象,從錨頭、自由段(含套管)、到錨碇段等各主要地錨構件都有說明,只是在細節上,如分隔自由段與錨碇段鋼絞線之封漿器、以及錨頭保護措施等,並未作清楚地交代。可見當時防蝕保護的觀念還是很薄弱,整支地錨除了水泥漿外,並無其他的防蝕保護措施。由於未特別注意防蝕保護,因此地錨的施工就顯得相當簡單,只要能在地上鑽個洞,把組立好的鋼絞線放進去,灌入水泥漿,並能成功地施加要求之拉力,即可用混凝土把錨頭封起來,完成地錨施工。因技術門檻不高,所以本地的廠商很快地便能上手,因此地錨便在台灣快速地普及了。而這樣簡易的地錨構造和施工方式,到現在仍是被普遍地使用在台灣各地的地錨工程上,三十多年來,世界地錨工程技術的進步,對台灣基層建設的地錨工程毫無影響,真讓人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憾。 但在另一方面,因台灣地質較為複雜,當初德基水庫使用的地錨型式,只能用在岩性較佳的地層,當使用在泥岩和頁岩地層中,常發現地錨孔之孔壁受到鑽孔用水之影響,會有軟化現象,而且鑽孔過程所產生之泥渣,常沾黏在孔壁上,除了會降低地錨與地層間之摩擦力外,也會在入鍵的過程中,污染鋼絞線,降低鋼絞線與水泥漿間之握裹力,致使地錨有錨碇力不足的情形。為因應地錨在泥岩和頁岩地層中錨碇力不足和預力損失問題,民國70年代,國內廠商先後開發了多種不同型式的擴座地錨和預力可調式錨頭,在台灣地錨發展史上,算是百家爭鳴,最有創意的年代。但由於各種擴座地錨和可調式錨頭均有專利,後來因廠商間之競爭,演變成專利糾紛最多的戰國年代,造成工程主辦機關對使用地錨專利的投鼠忌器,也阻礙了後來台灣地錨工程之後續發展。 民國70年代後期,因國內工程地錨之用量大增,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以研究案的方式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著手研訂”地錨設計與施工準則”,召集國內的學者專家組成研究團隊,參考歐洲(FIP)、德國、日本、和香港等國的地錨資料,編寫了國內首部較為完整的地錨規範,但因當時國內地錨之經驗較少,因此當時地錨準則的內容多是直接引用他國之經驗,並未經國內工程、地質、和氣候環境的考驗,且與當時國內之地錨設計和施工水準與國外相較,尚有落差,因此該地錨準則後來便成為曲高和寡的眾多研究報告之一,未受特別重視。事實上,當時此一地錨準則即闢有專章說明地錨防蝕保護之重要性,並提供國外的作法供作參考,但因當時國內之工程環境尚未能體認到地錨防蝕保護的重要性,所以準則中所建議的防蝕保護,並未引起工程業主和工程顧問公司太多的注意。而以當時國內地錨工程的水準而言,注意力仍是放在地錨是否拉得住,鮮少注意到數年後,才會發生的銹蝕問題。另一方面,因當時地錨之專利糾紛不斷,工程顧問公司在設計圖上也盡量避免提供太多的細部設計,而改以功能性的說明,並配合地錨示意圖的方式來發包,得標廠商再於事後提供細部設計圖來進行施工,這樣的作業模式,常會造成業主、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間認知上的差異,最後地錨的品質常會因得標廠商水準的高低而有差異,而防蝕保護的工作,則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和犧牲的一環。也因此,近期經由對台灣現有地錨普查的結果發現,目前的地錨普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銹蝕問題,情況堪慮,公私業主單位應重視此一問題,並擬定計畫分批逐年進行改善,以維護地錨邊坡之安全。 民國99年4月25日下午2點33分在無風無雨的情況下,國道三號3.1K之地錨邊坡突然發生走山事件,震驚全國! 數百萬人每天使用的高速公路,為何會突然發生走山事件? 而且又把人車壓在裡面! 這對絕大多數的國人而言,都是難以置信的消息。這個事件把長期以來國內地錨邊坡的設計、施工、和維護管理的問題,全部一次暴露出來,讓大家有機會再次檢視我們生活環境裏地錨邊坡的安全問題。自從民國60年代地錨初次引進台灣以來,已曾發生過為數不少的地錨邊坡 破壞案例,其中較著名的有民國86年汐止林肯大郡順向坡滑動事件,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在當時曾引起廣大的注意,但因該事件是民間坡地開發工程,而且又有人謀不臧的因素涉入,所以後來只是以行政措施,消極地限制山坡地的開發和地錨的使用,工程界並未從該事件中,積極地尋求坡地工程開發技術之提升和預力地錨品質的確保。相較之下,國道三號走山事件,因所牽涉的單位都是國內頂尖的工程單位,發生的地點又是國人引以為傲的國道工程,其受重視的程度遠遠超過當年的林肯大郡事件,因此在民氣匯集下,工程主管機關啟動積極的作為,以全生命週期的思維,有計畫地提升國內道路邊坡工程的安全性,是令人十分振奮的事情。 雖然過去曾因地錨擋土設施的風險性問題,以消極抵制的方式,限制地錨的使用。但事實上,台灣地錨使用的數量,卻仍隨著工程建設的開發而不斷的增加,原因就在於台灣的人稠山多,山坡地之開挖是無法避免的作法,既然禁止不了,就應面對地錨用於坡地工程所會產生的問題,善用每次坡地災變的契機,提升地錨邊坡工程之設計、施工和維護管理的水準,尤其是要尊重地錨在維護邊坡穩定所要扮演的吃重角色,勿讓其成為穩定邊坡的唯一元件,應再配合其他的措施,如適當的坡面護坡工程和排水工程等,以確保國人在享受台灣山林之美的同時,也能免於走山的威脅。 |
|
|
Failure Types and Treatment of Anchored Slopes in Northern Taiwan |
廖洪鈞 鄭世豪 |
地錨、地錨邊坡、破壞態樣、淺層滑動、防蝕保護 |
台灣因山坡地質破碎且風化情形嚴重,地錨邊坡的破壞常伴隨多種因素而發生,較常見的情況為邊坡表層覆土受雨水滲透和風化後發生淺層滑動,造成坡面擋土結構之滑動,進而導致整個背拉地錨系統之破壞。此外,由本文所收集之地錨邊坡破壞案例顯示,若地錨之防蝕保護不佳,即使初期狀況良好,長期下來也會成為地錨邊坡破壞之潛在因素。目前台灣地區所使用之地錨,完工至今大多已服務數十年之久,其現況和功能性須作有系統的調查,才可確保地錨邊坡的長期安全性。本文從台灣北部之地錨和地錨邊坡破壞案例中,歸納出其破壞原因和態樣,並建議適當的維護檢測和劣化處理對策。 |
Due to the interlayered sandstone and shal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many nature slopes in Taiwan, failure of anchored slopes is usually resulted by a combination of causes.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is a shallow slip behind or above the anchored slope retaining structure followed by a total failure of the entire anchor system.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weathering of slope surface material are the main causes to trigger shallow landslip. But, totally or partially loss of tieback anchor load due to poor corrosion protection is often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anchored slopes under the adverse geological and weather conditions of Taiwan.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tatus of anchors which had been in service for decades to understand the corrosion condition of anchors and to keep the safety of anchored slop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cases and failure types of anchors and anchored slopes failures in Taiwan.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nchor corrosion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routine anchor investigation program and the improved details of corrosion protection measure for the entire anchor (e.g., anchor head, steel strands in fixed and free ends of the anchor). |
|
Discussion and Recommendation on Performance Influence of Current Permanent Ground Anchor Factors Through Cases Study |
鄭清江 陳彥成 陳俊仲 楊品錚 林益正 |
地錨性能、地錨防蝕及施工問題、維護管理、環境因素。 |
本研究蒐集現有地錨施工案例與檢測結果,分析影響地錨品質與服務性能之因素,以及不同環境對地錨成效問題之影響,並對其設計、施工及維護管理所涉及之專業技術內涵,作較深入、確切的瞭解,同時亦針對現有坡地地錨功能之初步檢測結果進行探討與彙整。期能提供往後在各種不同環境下,地錨的設計、施工及維護管理之參考,進而達成坡地防護設施安全永續之目標。 |
This study collects the cases of ground anchor construction and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ground anchor. Some key points of the anch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the corrosion inhibiting consideration we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cases.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results are compiled as well. |
|
Current Defects of Existing Ground Anchors in Taiwan |
何樹根 高秋振 戴源昱 陳佩玉 |
地錨、揚起試驗、自由段鋼腱、錨碇段鋼腱、鋼絞線 |
在台灣因曾經發生多次地錨失敗並造成重大傷亡的事故,致使地錨的使用成為具爭議性的話題,反對其使用於永久構造的聲音相當大,但在工程上地錨是提供擋土牆或邊坡穩定之阻抗(強度)最有效率的工法之一,且在重型機具無法進入的陡坡,地錨工法有時會成為唯一的選項,因而如何使地錨成為可靠的工法是工程界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整理既有地錨邊坡在調查、設計、施工及維護各方面曾經出現的問題,供檢討改善的參考。其中對永久性地錨而言,最重要的是包括錨頭、自由段鋼腱及錨碇段鋼腱的長期防蝕的問題;而管理維護的制度的建立亦為當務之急,因為地錨邊坡之破壞通常是長期累積而來,若有管理維護的制度,可在破壞之前發現徵兆並加以改善,確保地錨之長期功效。 |
Using ground anchors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issue after the failures of several slopes, which have caused significant casualties, in Taiwan. A great part of engineers are against anchors to be used in permanent structures. However, ground anchors offering high resistance ar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s to stabilize a retaining wall or a slope. Sometimes ground anchors will be the only option in a very steep slope which can not be easily accessed with heavy machinery. Thus, to improve ground anchors to be a reli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still the present issue for engine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fects of existing ground anchors in the aspects of investig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improvement of ground anchors. For permaent anchor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se is the longterm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the anchor head, the free length of tendon and the fix length of tendon. In the same time,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Under regular maintenance, most defets will be found and be remedied when they just happened. |
|
Present Situation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of Existing Anchors in Taiwan |
何泰源 蕭秋安 蔡立盛 |
地錨、揚起試驗、檢測、維護管理 |
國內於1970年代,首次於德基水庫的邊坡保護工程使用地錨,後續地錨亦常作為在山坡地社區或道路交通建設等坡地開發之邊坡穩定設施。國內地錨在使用過程中,累積不少經驗,亦發現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尤其2010年國道3號3.1k發生地錨邊坡坍滑後,各界對地錨邊坡安全與地錨現況功能問題更加重視。本文依序就既有地錨現況功能檢測項目、流程及檢測方法等進行介紹,並蒐集歷年來台灣西部地區16處邊坡之既有地錨檢測結果進行研析,旨在說明國內目前既有地錨可能普遍存在之問題、初步改善作法,並建議今後可以努力的方向,相關成果可提供工程各界設計與施工之借鏡與參考。 |
In Taiwan, anchors were first used in slop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in Techi Dam in 1970s. Since then anchors were often used in slope stability for construction of roads and communities on hillsides. In the past 40 years engineers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using anchors, but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Especially in 2010 after the failure of anchored slope at mileage 3.1K on Highway No. 3, the function of existing anchors and the safety of anchored slopes have raised a lot of concern. This paper introduces examining items,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functional inspection of existing anchors. Also, 16 functional inspection results of existing anchors in western Taiwan are analyzed. It is hoped to show the common problems of existing anchors and the preliminary improving methods for engineering reference. |
|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and Maintenance of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age |
林銘郎 鄭斯元 何泰源 鄭清江 中島 伴 陳杰森 |
永久性預力地錨、規範、維護。 |
臺灣自從1975年首先在德基大壩工程使用預力地錨以來,使用地錨工法已超過40年,也累積不少經驗。但是國內既有地錨工法的耐久性,若依最新的國際規範及維護管理要求,仍屬舊式地錨,其長期安全性堪虞,不宜作為永久性地錨。鑑於歐美、香港及日本無論在施工及材料技術、防蝕與耐久性要求及維護管理上均有值得學習借鏡之處,因此本文從規範沿革與維護管理作法方面加以討論。 |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s were first applied for Derchi dam project in 1975 in Taiwan. Since then many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s have been installed and put in service for the past 40 years. However, the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s installed in Taiwan have not fully satisfied the newe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permanent anchors owing to the inferior or inadequate corrosion protection technique and lack of continuous post-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plans throughout the life span of an anchor system. In this article, installation methods, corrosion protection technique, and durability requirement of the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cod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onsequently, the discussion aims at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improvements of current installation codes and maintenance plans of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 systems in Taiwan, hoping to be capable of reducing possible failures in the future. |
|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Current Design of Permanent Ground Anchor |
黃崇仁 江政恩 王瀛恭 劉欽正 阮仲如 |
預力地錨、順向坡、鋼腱、環氧樹脂、聚合纖維、單孔多段地錨。 |
本文由設計觀點檢視現行永久性地錨設計常遭忽略之環節提出相關之建議。由地錨應用之重大失敗案例中所記取之教訓,回饋至設計考量中並進而提出檢討。另參考國外地錨之最新發展及趨勢,融入國內永久性地錨之實際需求,提出未來設計上可發展之方向。 |
This article reviews aspects ignored frequently in current permanent ground anchor design and provides design recommendations. Lessons learned from major ground anchor failure case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included in the design recommendations. In addition, suggestions to the future permanent ground anchor design are provided considering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permanent ground anchor in the world and practical needs in Taiwan. |
|
Discussion on Establishment of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
廖瑞堂 吳澤雄 陳昭維 呂家豪 |
預力地錨、維護管理、功能檢測。 |
預力地錨(以下簡稱地錨)在完工服務階段,可能由於設計或施工未盡周延、地層潛變、鋼腱繡蝕等因素,導致地錨在完工使用階段,抗拉力未符設計要求或超出設計拉力,抑或預力損失等,而降低其原設計功能,甚至發生嚴重的災害。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維護管理制度,做好地錨的維護管理工作,以避免災害之發生,當為政府主管機關及工程界今後應共同努力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探討並提出如何藉由一元化、系統化、有效化的地錨維護管理制度與功能檢測方法,來健全地錨的維護管理工作,確保地錨在其生命週期內發揮正常的功能與公共安全。 |
Owing to improper design, construction, creep of stratum or rust of strand at the completion service stage of prestressed ground anchor, the design capacity may reduce to severe hazard under completion usage stage due to less or exceeding tensile force, or loss of prestressed force.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ground anchor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government and engineer to avoid disaster.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of ground anchor by unitary, systematic, effectiv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nctionality test of ground anchor. Thus, the function and public safety can be secured during the life cycle of ground anchor. |
|
The Evolution of Domestic Ground Ancho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versea New Technology |
鄭清江 楊育瑄 中島 伴 陳杰森 |
環氧塗層鋼絞線、碳纖維抗張材、合成樹脂水泥漿、地錨防蝕工法。 |
傳統地錨在鋼腱與錨頭之防蝕保護上的作法,大多數係以水泥漿做防護,其問題在於水泥漿易因地錨受拉變形而開裂,另因灌漿施工不易確保滿漿,加上漿體硬化收縮形成滲水通路,導致鋼腱發生長期鏽蝕現象。本文擬由國內地錨發展演進與國外對照,另由國內地錨所遭遇到的問題,探討如何藉由國內外新材料與新技術之應用,為地錨之後續發展鋪陳可行之道。內容分別介紹環氧塗層鋼絞線、碳纖維抗張材、合成樹脂水泥漿、特殊地層地錨施工法等。 |
The traditional corrosion protection on ground anchor was used mostly by cement. However, it may gradually lose effectiveness because of the cracks happening in the cement caused by the afterword anchor deformation or harden shrinkag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volution of ground anchor construction in Taiwan with Japan. The problems of ground anchor corrosion ar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s of new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for ground anchor corrosion protection are introduced. |
|
|
|
|
|
|
 |
|